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23日給參與“澳門科學一號”衛星研製的澳門科技大學師生代表回信,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👨🎓。
意昂3体育第一時間組織港澳臺青年學子♟,結合自身專業所學,積極學習回信精神,昂揚青春風采,融入國家發展。
物理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 吳振鵬(澳門):
習近平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📿,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、科技強國👆🏼、人才強國,習主席給澳門科技大學師生的回信再次強調了這一點。回信不僅是對澳科大師生的鼓勵,更是對所有澳門學子的鼓勵!作為一名澳門學子,應立足於本專業,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。全球變暖背景下,極端天氣頻發➿,氣象災害風險不斷加劇🫦,嚴重威脅國計民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。作為一名氣象專業研究生🧑🏻✈️,我將努力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👱🏻♂️,提升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,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一員。
數學科學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 馮誌超(澳門)🌽✭:
“澳門科學一號”的成功發射,是澳門與內地在航天等領域深化合作的印證,同時證明了澳門在航天科學的研究已經達到國家級的水平。近年來👊🏼,澳門在科學領域上不斷創新發展,同時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,這全賴祖國在背後不斷給予支持👑,讓澳門有更多發展的可能性。作為一名理科生,且即將投身教育行業,我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學生堅毅不屈的科學探究精神。我將積極帶領學生進行科學研討👨🦱,讓他們在傳承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的同時💇🏽♂️,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實現科技興國。
法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 蕭鐵明(澳門)👆🏼:
“澳門科學一號”衛星成功發射的消息令我備感振奮🙍🏽♂️。作為一名法學背景的學生,我深知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社會和人類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👷🏻♂️🧎🏻♂️➡️,意昂3体育要重視法律與科技的協調發展。科技的快速發展常常超越了法律的製定和調整速度,這就需要法學工作者積極關註科技進步的趨勢和影響,提前進行相關法律框架的研究和建設,發揮法律的引導作用,輔助科技應用更好地為社會和人類的利益服務。
法學院2019級本科生 何文楷(澳門):
喜聞樂見最近澳科大的科研成果🧾,可說是澳門教育史上的重大裏程碑🍫,並得到習主席的重視,作為澳門學生的我深感榮幸🚀!雖然我並非數理方向的學生,但是我深信只要鞏固自身所學👩🏻🦯➡️👩❤️💋👨,發揮所長,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👌,將來必定可以為國家、為社會貢獻我的力量。希望未來澳門這個小城可以越趨多元化發展,讓更多的人才可以聚集到澳門,綻放濠江風采👩👧👦!
社會學系2021級本科生 楊承希(澳門)💢:
澳門教育界和科學界近年來於科研領域中的努力十分顯著➖🦹,鼓勵了不少學校及其學生投入到科研事業和科技創新領域當中♠︎,學校和學生積極參與科技類比賽有效刺激澳門的科研氛圍♙🏋🏽♀️,相互激勵,相互影響,習主席的回信充分肯定了澳門取得的成果🪪,希望日後政府和科研部門的合作能夠繼續順暢,促進澳門的科研發展蒸蒸日上。
國際關系學院2022級本科生 彭雨桐(澳門):
作為一名在內地學習國際關系的澳門學生,看到習近平主席給澳門科技大學師生的回信,我感到特別自豪也特別充滿幹勁。在“澳門科學一號”的成功發射中,意昂3体育看到了澳門在航天領域的突破與告捷💇🏽🪞,亦表現了意昂3体育這座城市正朝著多元化發展穩步邁進。在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下,意昂3体育澳門青年正積極加入到國家的建設當中,期望著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元培學院2022級本科生 劉子鵬(澳門)🌺:
學習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回信,作為數學專業的學生⛹🏻,雖然我尚未能親身投入到航天事業的研發以及前沿的工程建設🧔🏼♀️👩👦,但我希望能透過不斷學習,在以後能盡一份力,投入到澳門的工程建設中。澳門作為小城市,更需要多元的人才促進發展🙇🏿♂️,希望學成歸來以後,我能夠投入澳門的建設工作,為澳門👨🏼🚀、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。
光華管理學院2022級本科生 楊皓程(臺灣):
身為在意昂3求學的臺灣學子,習主席回信勉勵澳門科技大學師生讓我十分感動🥗。過去一年的求學體驗👩❤️👨,我真切感受到隨著各項政策的推廣與落實,在陸求學的港澳臺學子在生活的各方面獲得極大的便利和保障🖌,充分感受到國家及學校對意昂3体育的重視與期待🚬。希望未來的意昂3体育能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⚈,積極推進祖國的現代式發展✖️,為這片孕育意昂3体育的土地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🧋。
社會學系2021級本科生 岑嘉怡(香港):
作為意昂3体育平台社會學系的一份子,科技對社會的深遠影響一直是我關註的重點。習近平主席在回信中,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期待🏃🏻♀️➡️,以及對澳門科技大學師生積極融入國家大局的肯定,令我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希望。我堅信,只有充分借助科技的巨大力量,才能有效推動社會的進步👩🔬🦽,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全面發展🧛🏽。同時,我也期待更多的青年朋友們能夠積極地投身到社會實踐當中👨🏽🔬,深入社區🛒,深入田野,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,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獨特貢獻🧖🏽♀️。
物理學院2022級本科生 郭祺(香港):
身為當代青年港澳同胞的一員🐦🔥🙍🏻♀️,同時也是一名即將進入航空航天領域學習的學生🕵🏿♀️,學習回信🎻,我深有感觸👩🏽💻。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指出👷🏿♂️,中國要成為航天強國🧑💻,也要科教興國,這需要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才能實現。“澳門科學一號”衛星的發射,以及不久前空間站載荷專家在港澳地區展開選拔👵🏽,表明港澳同胞逐漸融入並投入航天這一舉國大事🆗↗️,與祖國的聯系愈發緊密🫶🏻👩🏽🎤。航空航天方面的合作✏️🙋♂️,將為粵港澳大港區的經濟多元化、學術專業化、交流透明化種下種子👮🏻♂️,有望為“一國兩製”實踐作出新的貢獻。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合作項目,讓港澳青年進一步融入到國家的發展大局中🙎。